网站介绍 免费登记 世界华商大会 新加坡中华总商会 世界华商网络网上交易市场 意见箱 首页

专题论坛之二:“全球化:机遇与挑战”

全球化跑道上的中国:机遇与挑战略-来自西欧的思考 陈克光 法国陈氏兄弟公司总经理 

                                                                                                                                                       
非常感谢大会给我这个难得的机会发言。
 

我希望借此机会,表达一个生活在欧洲、但始终与祖国保持密切关系的华人对中国与世界发展的关心,发言中的许多见解不纯是我个人的,还包括平时和一些朋友、如法国决策层智囊団成员等交谈时受到的启发。 

一、关于全球化的认识

全球化首先是一种经济现象,即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交往与自由贸易,代表人类社会的发展。 

事实上,全球化并不是一崭新的国际现象,传媒与通讯的飞速发展,决定了全球化的趋势。高新技术、特别是因特网在世界上的普及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 

近年来,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对促进全球化表现出十分积极的态度,并且希望通过全球经济一体化,来寻找政治制度,如多党制、政治体制民主化和经济体制透明化等的认同,从而实现全球的和平演变。 

在未来的50年中,全球化进程会比以往的两个世纪的变化还要大。如今,这一进程会向世界上所有人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有好的,有不好的,同时也引起了拥护开放和维护民族独立的对立双方更加激烈的争论。 

拥护开放的一方认为,未来的世界注定是开放的,并且以西方的价值观为主导,如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凡是想抵制的必然经济上衰退,政治上孤立。 

维护民族独立的一方认为,全球化将导致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集团和市场经济的控制,有损各独立民族的价值观、主权和环境保护,全球化实际上是美国化。 

这两种观念的冲突不仅在国际会议上,在大街上也可以发现。在国际会议期间,尤其是世贸组织和世界银行大会期间的示威活动格外引人注目。

但我认为,人类在选择未来时,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这两种看法之间,而应该在尽量保留多元性的基础上达成理解,避免激烈的冲突。亚洲,尤其是中国在这方面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只要认清形势,充分利用手上的皇牌,那么21世纪就可能是亚洲人的,如同19世纪是欧洲人的、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一样。 

二、全球化可以预见的一系列后果

伴随着世界人口巨大的增长、老龄化和城市发展减缓,全球妇女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科技的进步速递补白促使因特网在各个国家普及,新的通讯技术将迅速应用于工作、消费和娱乐诸领域;信息产业等领域的企业活动有可能分散,部分生产转移到生产成本最低的地方。这不但将对21世纪上半叶的经济增长产生重大的影响,极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 

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可以从全球化中预见一系列可能的结果:首先,市场全球化进程会加快,任何一个国家想要闭关自守会越来越难;财富的增加会达到让人吃惊的程度:世界的产值每年将增加1.4万亿美元;巨型跨国企业将不断产生,企业所有者的国籍已不再重要,一切取决于世界市场的需求。不出意外,到了2010年,世界有可能进入全面繁荣时期,经济增长使得各国人民可望掌握自己得命运。 

其次,不平等现象会更加严重,目前有20亿人在每天不足1美元水凖线下生活,这一数字有可能超过40亿。 

再者垃圾废料会大量增加,尤其是进入到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量(现已到达到每年70亿噸),温室效应会更加严重。 

而且,经济全球化也会使犯罪全球化,新的暴力犯罪形式、网络犯罪、化学品犯罪等也会变本加历,使全球处于更加不安。

 最后,世界地缘政治结构将会改变,上个世纪是东西方两种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往后会变成复杂的地区冲突,以及不稳定国家的不断分裂,尤其是非洲、亚洲众多国家不稳定的边界争端会引发分裂,就像在前苏联和南斯拉夫。全球主要的对立将是南北国家中穷人和富人的对立以及南北国家之间的对立。 

在西欧,全球化带来的最大问题有二: 一是农业;二是就业。如今,西欧农产品生产过剩,农民靠政府补贴保持生活水平。全球化导致价廉物美的农产品大量进口,冲击本国市场。因此,农民是全球化的直接受害者,也是最强烈的反对者。就业是全球化带来另一大问题,西欧产品的价格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出品产品。西欧国家的中产阶层和上层社会的消费者希求高质量的产品,而占社会相当大比例的低收入阶层消费者则满足于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大众化产品。 

尽管如此,未来的世界也不会变得缺乏生机,相反,人们会加强全球化机构的建设,推广良好的操行凖则。逐渐完善的国际法网络将各个国家联系在一起。从建立全球自由贸易、自由的资金流通开始,我们甚至可以设想有朝一日全球使用统一的货币。

 三、全球化中的亚洲

亚洲应当在全球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亚洲人口在世界总人口的比例已从1950年的50%,发展到1990年的60%,再过场年将会达到70%,这一比例与1650年时,亚洲在世界人口中所占的比例相同。当时的亚洲称雄世界,而欧洲何北美洲的发展才刚刚开始起步。 

当然,亚洲会面临其持有的问题:老年化、官僚主义、浪费、污染、公共机构和一些企业缺乏效率。有的专家预亚洲会因资源问题(水、土地)发生战争,类似的战争在20世纪的欧洲已经发生过了。

 经济发展对亚洲解决这些问题至关重要:肚子饱的时候讲和平容易得多。但是经济力量不是解决疗治这些问题的万能良药。每个国家都应在建立民主机制和黋扩大透明、开放的财政制度方面继续努力。 

我们可以设想一种理想的方式,即当贫穷减少之时,在主要货币之间建立一种稳定的兑换机制,以外交手段解决争端,甚至以一种类似欧盟的政治协商机制,如欧安组织的角色,在动用武力之前解决争端。 

为了做到这一点,为了得到在世界上所应占有的位置,亚洲还应加强同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接受一些并不是自有的道德价值凖则,如人权和民主的概念,反之,亚洲也应将自己一些优秀的价值观,如相互团结、注重家庭等传统贡献给世界。 

果真如此,亚洲就会在新世纪当中实现经济和社会强有力的发展。到访者2025年,亚洲有望达到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60%,到21世纪末便有可能重新恢复它在17世纪时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亚洲会有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最大的金融中心,少有三种货币加入国际强势货币行列,那将会是人民币、日元和卢比;亚洲还将成为世界重要的技术发明、创新、高科技产品众多的地区;亚洲的文化会在西方为流行,与西方文化交融(旅居海外的亚裔人士将在这方面做出许多贡献);亚洲的医学、艺术、烹饪、音乐、生活方式、哲学、审美品味等等,都会对全球产生影响。

 四、面对全球化:中国的对策

在西方一些著名学者看来,只要社会稳定发展,中国将是21世纪第一经济大国。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保持在每年10%左右,而美国的经济增长不超过2.5%的话,到了2015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将于美国持平;如果中国经济的发展保持每年平均7%的速度,30年后中国可以赶上美国。 

然而,我们应该清础地认识到这只是整个国家生产的财富,而不是中国每个民的财富。到2020年,中国人均收入水平还超不过现在的阿根廷或葡萄牙。即使是以现在的经济增长速度,最早也要到22世纪中叶,中国才能达到美国的平均收入水平。换句话说,中国要想真正成为世界一流强国,还需要我们长期而不懈的努力。

 中国的经济发展已产生了重要的社会进步,但毕竟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有效控制人口增长、农村的现代化、粮食问题、国企改革、交通、下岗、教育、环保等,对于这些严峻的现实,国内同胞似乎缺乏应有的和足够的认识。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这些问题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国内问题,它制约中国在国际范畴的发展。

 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叶不再仅仅是为了平衡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还决定中国在全球化中的竞争实力。 

中国需要一个迅速而持久的经济发展。没有人能减缓这一发展,但是为了保护环境,控制社会和地区的不平衡,中国新的经济发展必须依赖体制创新和新技术的应用来保证。 

全球化进程完全可能对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带来一系列的猛烈冲击,甚至会带来一些很痛苦的经历,犹如分娩时的阵痛。但是,惧怕全球化毫无益处,抵制全球化又将逆历潮流而动。因而,无论从政治上考量,还是从国家与民族的前途计,中国都应该支持全球化,并且应该利用全球化来发展自己。

 五、全球化不能没有中国

当今世界,加入国际组织,尤其是加入那些制定全球化规章的组织,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成功的钥匙。 

世贸组织会越来越强大,几乎所有的国家也会加入这个组织,一些新的国际组织也会出现,如国际刑事法庭或强大的非政府组织,它们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工作。 

联合国的作用也会更大,以控制那些过于强大的由西方国家掌权的国际金融机构。为了各大洲之间的平衡,G8也会发展,目前它只接受工业最发达的国家,有一天必将会对中国和所有安理会所有成员国开放。

 在言及全球化的时候,国内的舆论似乎有一种担心,生怕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落伍,生怕中国被排斥在国际竞争的游戏之外。 

其实,这种担尤的理由并不充分,西欧有识之士大都同意这样一个观念:没有13亿人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没有发展前途。

 令人欣慰的是,中国已十分清础的认识到,为了加快改革的步伐,必需进一步开放。加入世贸是一个良好的契机,中国完全可以利用这一良机,参与全球化,吸引外资,调整并利用与邻国的关系,使用高新科技来改善行政效率。 

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还有一张独特的皇牌,即生活在海外的数千万华人,这是可以依靠何值得开发的资源。海外华人对国内现代化事业的建议和支持,可以视作国际环境中对中国有利的条件之一。

 现代中国的发展一直朝着世界强国的方向,新世纪的到来又给它提供了不可估量的有利时机。作为生活在海外的炎黄子孙,我坚信,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推进,中国将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非常感谢大会给我这个难得的机会发言。 

我希望借此机会,表达一个生活在欧洲、但始终与祖国保持密切关系的华人对中国与世界发展的关心,发言中的许多见解不纯是我个人的,还包括平时和一些朋友、如法国决策层智囊団成员等交谈时受到的启发。 

一、关于全球化的认识

全球化首先是一种经济现象,即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交往与自由贸易,代表人类社会的发展。 

事实上,全球化并不是一崭新的国际现象,传媒与通讯的飞速发展,决定了全球化的趋势。高新技术、特别是因特网在世界上的普及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 

近年来,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对促进全球化表现出十分积极的态度,并且希望通过全球经济一体化,来寻找政治制度,如多党制、政治体制民主化和经济体制透明化等的认同,从而实现全球的和平演变。 

在未来的50年中,全球化进程会比以往的两个世纪的变化还要大。如今,这一进程会向世界上所有人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有好的,有不好的,同时也引起了拥护开放和维护民族独立的对立双方更加激烈的争论。 

拥护开放的一方认为,未来的世界注定是开放的,并且以西方的价值观为主导,如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凡是想抵制的必然经济上衰退,政治上孤立。 

维护民族独立的一方认为,全球化将导致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集团和市场经济的控制,有损各独立民族的价值观、主权和环境保护,全球化实际上是美国化。 

这两种观念的冲突不仅在国际会议上,在大街上也可以发现。在国际会议期间,尤其是世贸组织和世界银行大会期间的示威活动格外引人注目。

 但我认为,人类在选择未来时,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这两种看法之间,而应该在尽量保留多元性的基础上达成理解,避免激烈的冲突。亚洲,尤其是中国在这方面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只要认清形势,充分利用手上的皇牌,那么21世纪就可能是亚洲人的,如同19世纪是欧洲人的、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一样。 

二、全球化可以预见的一系列后果

伴随着世界人口巨大的增长、老龄化和城市发展减缓,全球妇女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科技的进步速递补白促使因特网在各个国家普及,新的通讯技术将迅速应用于工作、消费和娱乐诸领域;信息产业等领域的企业活动有可能分散,部分生产转移到生产成本最低的地方。这不但将对21世纪上半叶的经济增长产生重大的影响,极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 

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可以从全球化中预见一系列可能的结果:首先,市场全球化进程会加快,任何一个国家想要闭关自守会越来越难;财富的增加会达到让人吃惊的程度:世界的产值每年将增加1.4万亿美元;巨型跨国企业将不断产生,企业所有者的国籍已不再重要,一切取决于世界市场的需求。不出意外,到了2010年,世界有可能进入全面繁荣时期,经济增长使得各国人民可望掌握自己得命运。 

其次,不平等现象会更加严重,目前有20亿人在每天不足1美元水凖线下生活,这一数字有可能超过40亿。 

再者垃圾废料会大量增加,尤其是进入到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量(现已到达到每年70亿噸),温室效应会更加严重。 

而且,经济全球化也会使犯罪全球化,新的暴力犯罪形式、网络犯罪、化学品犯罪等也会变本加历,使全球处于更加不安。

 最后,世界地缘政治结构将会改变,上个世纪是东西方两种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往后会变成复杂的地区冲突,以及不稳定国家的不断分裂,尤其是非洲、亚洲众多国家不稳定的边界争端会引发分裂,就像在前苏联和南斯拉夫。全球主要的对立将是南北国家中穷人和富人的对立以及南北国家之间的对立。 

在西欧,全球化带来的最大问题有二: 一是农业;二是就业。如今,西欧农产品生产过剩,农民靠政府补贴保持生活水平。全球化导致价廉物美的农产品大量进口,冲击本国市场。因此,农民是全球化的直接受害者,也是最强烈的反对者。就业是全球化带来另一大问题,西欧产品的价格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出品产品。西欧国家的中产阶层和上层社会的消费者希求高质量的产品,而占社会相当大比例的低收入阶层消费者则满足于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大众化产品。 

尽管如此,未来的世界也不会变得缺乏生机,相反,人们会加强全球化机构的建设,推广良好的操行凖则。逐渐完善的国际法网络将各个国家联系在一起。从建立全球自由贸易、自由的资金流通开始,我们甚至可以设想有朝一日全球使用统一的货币。

 三、全球化中的亚洲

亚洲应当在全球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亚洲人口在世界总人口的比例已从1950年的50%,发展到1990年的60%,再过场年将会达到70%,这一比例与1650年时,亚洲在世界人口中所占的比例相同。当时的亚洲称雄世界,而欧洲何北美洲的发展才刚刚开始起步。 

当然,亚洲会面临其持有的问题:老年化、官僚主义、浪费、污染、公共机构和一些企业缺乏效率。有的专家预亚洲会因资源问题(水、土地)发生战争,类似的战争在20世纪的欧洲已经发生过了。

 经济发展对亚洲解决这些问题至关重要:肚子饱的时候讲和平容易得多。但是经济力量不是解决疗治这些问题的万能良药。每个国家都应在建立民主机制和黋扩大透明、开放的财政制度方面继续努力。 

我们可以设想一种理想的方式,即当贫穷减少之时,在主要货币之间建立一种稳定的兑换机制,以外交手段解决争端,甚至以一种类似欧盟的政治协商机制,如欧安组织的角色,在动用武力之前解决争端。 

为了做到这一点,为了得到在世界上所应占有的位置,亚洲还应加强同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接受一些并不是自有的道德价值凖则,如人权和民主的概念,反之,亚洲也应将自己一些优秀的价值观,如相互团结、注重家庭等传统贡献给世界。 

果真如此,亚洲就会在新世纪当中实现经济和社会强有力的发展。到访者2025年,亚洲有望达到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60%,到21世纪末便有可能重新恢复它在17世纪时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亚洲会有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最大的金融中心,少有三种货币加入国际强势货币行列,那将会是人民币、日元和卢比;亚洲还将成为世界重要的技术发明、创新、高科技产品众多的地区;亚洲的文化会在西方为流行,与西方文化交融(旅居海外的亚裔人士将在这方面做出许多贡献);亚洲的医学、艺术、烹饪、音乐、生活方式、哲学、审美品味等等,都会对全球产生影响。

 四、面对全球化:中国的对策

在西方一些著名学者看来,只要社会稳定发展,中国将是21世纪第一经济大国。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保持在每年10%左右,而美国的经济增长不超过2.5%的话,到了2015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将于美国持平;如果中国经济的发展保持每年平均7%的速度,30年后中国可以赶上美国。 

然而,我们应该清础地认识到这只是整个国家生产的财富,而不是中国每个民的财富。到2020年,中国人均收入水平还超不过现在的阿根廷或葡萄牙。即使是以现在的经济增长速度,最早也要到22世纪中叶,中国才能达到美国的平均收入水平。换句话说,中国要想真正成为世界一流强国,还需要我们长期而不懈的努力。

 中国的经济发展已产生了重要的社会进步,但毕竟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有效控制人口增长、农村的现代化、粮食问题、国企改革、交通、下岗、教育、环保等,对于这些严峻的现实,国内同胞似乎缺乏应有的和足够的认识。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这些问题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国内问题,它制约中国在国际范畴的发展。

 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叶不再仅仅是为了平衡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还决定中国在全球化中的竞争实力。 

中国需要一个迅速而持久的经济发展。没有人能减缓这一发展,但是为了保护环境,控制社会和地区的不平衡,中国新的经济发展必须依赖体制创新和新技术的应用来保证。 

全球化进程完全可能对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带来一系列的猛烈冲击,甚至会带来一些很痛苦的经历,犹如分娩时的阵痛。但是,惧怕全球化毫无益处,抵制全球化又将逆历潮流而动。因而,无论从政治上考量,还是从国家与民族的前途计,中国都应该支持全球化,并且应该利用全球化来发展自己。

 五、全球化不能没有中国

当今世界,加入国际组织,尤其是加入那些制定全球化规章的组织,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成功的钥匙。 

世贸组织会越来越强大,几乎所有的国家也会加入这个组织,一些新的国际组织也会出现,如国际刑事法庭或强大的非政府组织,它们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工作。 

联合国的作用也会更大,以控制那些过于强大的由西方国家掌权的国际金融机构。为了各大洲之间的平衡,G8也会发展,目前它只接受工业最发达的国家,有一天必将会对中国和所有安理会所有成员国开放。

 在言及全球化的时候,国内的舆论似乎有一种担心,生怕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落伍,生怕中国被排斥在国际竞争的游戏之外。


| Back Back |



Singapore Chinese Chamber of Commerce & Industry
Copyright © 2017 SCCCI     All Rights Reserved
9 Jurong Town Hall Road, Trade Association Hub, #04-01, Jurong Town Hall S609431
Tel: (65) 6337 8381      Fax: (65) 6339 0605      E-mail: wcbn@wcbn.com.sg

English Version
世界华商大会   
大会背景

大会永久会徽

大会秘书处
主要演讲稿



 

商网   

商团及工商团体

大使馆 / 最高专员公署

政府网站

投资指南

其他B2B网站

其他

 


免费登记   
我愿意将本公司资料登录于世界华商网络,以充分利用此网站的丰富资源,同时也希望借此机会在网上打响知名度,达到宣传效果!
华商网络之友   

刊登广告   


新加坡中华总商会 版权所有